圣学院大学在哪里?
日本国首都,东京都心斋桥筋1号。 简称“圣学”、“圣院大”或“SENAI”。 是一所位于东京都中央区的私立大学。 以培养具备作为社会人和现代人的素质的领袖人才为目标,以“自由、公平、博爱”为校训,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建校以来,已毕业学生多达29056人(2014年数据),其中80%以上都在日本国内各行业的优秀企业里任职。
学校设有本部与附属高中,本部开设有经济学部(本科,包含经济学科、政策学科)和人间环境学部(本科,包含生活科学科、社会环境学科、国际教养学科)两个院系,附属高中没有设立本科专业,主要开设高中课程以及大学入学预科的预备教育。 圣学院大学的理念是“通过教育来使人们成为具有丰富人性的完善的人(All round human being)”并为此设立了以下目标: 除了以上的长期目标外,还有一个“中短期目标”即从2013年到2017年,实现以下目标:
*注:以上内容翻译自校网站(URL ) 由上可见该校的目标并不是追求高精尖的知识或技术,而是着重于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人格和广泛才能的人。能够拥有这种信念的院校在日本为数不多,而圣学院大学可以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日本,有三所天主教大学被统称为“关东三圣”,分别为东京的“立教大学”、琦玉县的“关东学院大学”和横滨的“国士馆大学”。这三所大学都属于基督系大学,创立于19世纪中期,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三所大学的渊源和历史。
关于日本的关东三圣,其名称最早来源于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在关东地区,最初只有立教大学和关东学院大学两所天主教大学,因此将这两所大学称作“关东二圣”,而当二战后国士馆大学复校后,人们就将这三所高校称作“关东三圣”。另外,这三所大学的现任校长还组成了“圣教会”,一起交流办学经验等。
在日本,基督系大学共有八所,除了上述三所大学之外,还有同属于东京都的“日本大学”、“明治大学”、静冈县的“东海大学”、奈良县的“大谷大学”以及兵库县的“关西学院大学”。这八所大学都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期,由日本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会或信徒们在日本各地先后创立的。虽然同为基督系大学,但是在具体的教派上,国士馆大学和明治大学属于旧罗马天主教会,其余六所大学都属于新罗马天主教会。在日本,属于新罗马天主教会的大学共有六百多所,而旧罗马天主教会所创大学只此两所。
由于国士馆大学、东海大学、大谷大学以及关西学院大学这四所大学在创立时,教职员工和学生大多来自关西地区,因此这四所大学后来也在关西地区发展。再加上这四所大学在创立时间上晚于明治大学和立教大学,因此在关东地区,立教、日本、关东这三所大学就成为了关东地区基督教文化的中心,所以这三所大学又被统称为“关东三雄”、“关东御三家”和“关东梦幻学校”。
在二战期间,日本对外战争不断升级,宗教与战争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因此日本政府开始限制宗教,禁止宗教团体进行教育活动。因此国士馆大学于1943年被强制停止运行。在停校前后,国士馆大学的部分教职员工转去日中友好协会或同为基督系大学的日本大学、东海大学任教。而一些国士馆大学的学生或毕业生,在战争期间去军队服役,也有的去了日本大学或东海大学就读。其中日本大学的神田校区和东海大学的东宫校区分别在日本大学的本乡校区和东海大学的平冢校区被日本政府强制“国有化”以后建立。因此战争期间,日本大学和东海大学与国士馆大学在人员和学术上有着较为亲密的交流与联系。
二战以后,在日本宗教解放运动的推动下,日本于1945年9月21日颁布了《宗教信仰自由法》。从此,宗教学校正式得到国家的承认。在此背景下,1946年4月26日,停校13年的国士馆大学重新得以复校。1949年,迁往东京都世田谷区上野毛的国士馆大学得以重新正式招生教学。因此国士馆大学的复校被视为二战后日本宗教复兴运动的里程碑。国士馆大学的复校,使得此前已被人们称为“关东二圣”立教大学和关东学院大学之外又加入一校,使这三所大学成为“关东三圣”,从而形成了日本战后基督教文化在日本关东地区的“黄金三角”。在1960年和1964年,由于美国和日本政府在日美安保条约问题上的分歧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召开,“关东三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直到80年代以后,“关东三圣”逐渐为人们所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