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是啥?
从国际化学校的定义看,我国目前开设的国际学校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比如上海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ICC等;
②民办国际学校,如北京康福外国语学校等;
③公立学校国际课程中心,原主要指公办高中的国际课程项目(AP、A-Level、IB),近两年一些新开办的公办初中也有开办国际部的计划,比如上海闵行区福山外国语小学分校区(暂命名)。 从生源角度看,上述国际学校大致也可分为三类 ①外籍子女学校(国际学校),主要招收外国籍或持有外国永久居留证的学生。
②双语学校,既招中国籍学生也招外籍学生,以“混血”为特色。
③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只招收外籍学生。 从课程设置上看,可分三类 ①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模式,设国内课程,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国内高校,如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部分民办双语学校。
②走国际教育路线,采用国外教材和教学模式,学生完成学业后可申请海外大学,如外籍子女学校(国际学校)。
③兼顾中西,采取双轨学制,给学生提供中西方教学方法的融合,为学生赴海外学习奠定基础,如民办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地区其定义不同,一般指由政府或民间在国外开办、专门在外国学生中传播本国教育制度、语言和文化的学校。中国的公立国际学校,一般是当地教育部门以公办学校的名义开设的对外收费较高的涉外学校,主要是外籍人员子弟和港、澳、台人员子女及家长在国内工作就学而设立的,他们一般可不按中国当地的招生规定入学,主要采用外文或双语教学。私立国际高中有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也有港、澳、台商及外国教育机构参与举办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学校在中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国际课程包括IB课程、AP课程、A-Level课程等几类。在中国,21世纪初,国际高中分为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中外资管共同管理的学校,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只对持有外国国籍的学生招生,由中国教育部、外事部直接管理。如在北京有中加学校,上海有文绮学校等;中外资管共同管理的学校只对中国港澳台地区学生及在华有常住居留资格的外国学生招生,由所在地的教育部门管理。如在北京有建华学校,上海有中芯学校等,两类国际学校只对有留学需求的学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