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建筑学博士?
我们系去年来了个新老师,36岁,从某理工985本科土木工程毕业后,去美国某综排五十左右的大学读了土木工程硕士,而后又去了某综排六十多的大学读了土木博士。 博士期间,去德国某理工大学做了一年交换学生(当然是有奖学金的)。 博士结束后,去了欧洲某国家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 然后回到我们学校,进了土木与环境学院,成了我的领导。
我平时叫他师兄,因为他确实比我大五六岁。 他特别热爱学习,经常去听其他学院的讲座,也爱去图书馆泡书。 但他是属于那种学不致用的学者型的人。 在我们学院,他最看重的是学术水平,你发的文章、做的项目是否高大上,至于你跟他的学科关联性如何,他不care。所以即使我这个做结构的老师,他也能和我谈得很投机。
有一次聊到某个结构方面的课题时,他说了一句:“这个问题的本质XXX,其实这个问题我十几年前就思考过,当时还有XX大学的XXX教授给了我很详细的解答……” 我惊讶于他的见识广博,同时感叹道:“原来您十年前就会研究这个问题呀!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他说:“我是有二十年资历的博士后嘛!” 虽然他平时非常谦虚,但从他嘴里说出的话,总是能让我感受到一种作为科班出身,站在学科塔尖的人的那种自信和渊博。
除了钻研学术外,他还特别喜欢运动,尤其擅长游泳和水球。记得一次学校组织教职工运动会,他和另外一个老师,代表学院去参加教师组游泳比赛,一个人报了两个项目,并都拿了奖。 所以,虽然他一直呆在学校,但是我觉得他的人生态度完全就是四十岁中年人的积极状态啊——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对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也有自己的见解;坚持锻炼,保持身材;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这样的状态下的人是充满感染力的,我有时甚至觉得和他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积极向上起来。 后来,我有了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都是找他签字申请。他总很高兴地鼓励我去多走走看看,不要局限于学校。 “你们这代人是很有福气的,有机会要多出去走。”他说。 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和他之间的通信。信里他依然对我勉励有加。但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他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保持阅读和运动的爱好;是否还在坚持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但我希望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