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预科如何填写简历?
在答主准备申请硕士的时候,曾写过两篇关于本科申请的攻略(点击量还是挺大的),因此这次就专门写一下UIC的本科申请。虽然UIC是双语学校,但是它的招生流程、申请材料都是和国内高校一致的。
因为2017年是在高考后进行的申请,所以我只申请了5所学校。分别是北大、中大、华东师大、西财和中政,因为北大不公布录取分数,所以就没写进这篇攻略里,其他几所学校的录取结果如下 由于华师没有提供直考名额(需要多交10分来换取直考资格),而我的成绩不够中大的要求(差2分),又不想报考西财(对西财一直没什么好感……),于是唯一的选项就是冲一冲中政。
当时对中政并不是十分有把握,但看到它历年录取平均分都比我的分数低一些,且是5所学校里面唯一的一所法律院校,便抱着“冲一冲”的心态填了它。结果幸运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分割线~~~~~~~~~
UIC的申请材料和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申请材料大同小异,主要包括高中成绩单、SAT/ACT成绩、语言成绩(托福或雅思)、文书(个人陈述+3份短文回答提问)、推荐信(2封)、护照个人信息页复印件等。下面主要介绍文书的写作。
1.PS:(600字)主要是写你的求学经历以及为何选择该专业。
2.Essay1:(400字)你如何看待中国大学目前实行的GPA制度?能否改进或者优化? 回答:这个问题我刚好做过研究,并且写过答案,就在刚过去的四月,所以可以拿来参考。
首先,GPA本身不是一种衡量标准,它是评估学生学业成绩的量化指标。然而,在中国目前的高考体系中,GPA成了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许多学校把学生的GPA排名当作申请本科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其它方面的作用,如学生的课外活动、实习经历、志愿者服务甚至包括在校的社团活动等。这些被忽略的因素其实是能反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以GPA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会导致筛选机制的单一化,阻碍学生对自身认知的全面性。 在美国很多名校,他们更看中的是学生有没有能够挑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态度,而不是看学生学了多久,拿了多高的分。 所以,如果你拥有优秀的GPA,那就证明你有能力去学习高难度的课程;但如果你没拿高分,不代表你没能力去学这门课程。GPA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学业能力。 一个良好的GPA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决定因素。如果你有了好的GPA,你可以自信地去申请任何一所大学;但如果GPA不够好,不必气馁,你仍然有机会凭借优秀的申请材料去冲击理想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