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科班是什么意思?
大学预科是西方国家为了弥补基础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和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缺失的环节而设置的,目的是为那些有升学愿望而又不能直接升入大学的学生提供一项中间措施——通过先读一年预科课程以达到晋升大学的条件。 我国的预科教育始于1973年,教育部规定: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子女考生和少数民籍考生,在报考普通高校时,若成绩符合一定的标准(一般比当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高40~50分),经学校审查认可,可给予保送名额;被保送上大学的这些学生要先进入专门的“预科班”进行一年的学习。
这种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学生提供了公平的竞争机会,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民族预科政策的调整,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这个曾经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的特殊群体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目前中国实行的预科教育是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招生计划,由教育厅(局)负责审批实施,原则上按照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预科院校还承担了对部分汉族考生招生的任务。预科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汉语文教学使用的中学毕业生;少数民语中学的毕业生,以及少量优秀的汉族学生,这些学生的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下60—80分左右。 我国现有14所综合性大学开办了28个民族预科班,每年招收约100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完成一年预科课程学习后,将实行“高低分捆绑”的方式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低于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第一批分数线以下的分数段,平均低50—60分。
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办的预科班出现了超计划招生的现象,有的超出计划数甚至达十几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