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什么时候结束使用?
在2016年的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全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估,并发布了首个“空气质量改善指南”,其中详细列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清洁空气目标。 按照该指导原则,北京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将PM2.5年均浓度再降低大约80%才能达标;而深圳需消除本已极低的PM2.5峰值,才算合格——因为深圳的人均PM2.5年平均浓度仅为个位数。 但根据今年公布的《中国环境保护报告2017》显示,包括北京在内的337个城市中有超过一半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含PM2.5的细颗粒物(PM10)日均值每立方米不超过150微克。 而那些号称达到或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水平的“优”“良”等级城市也只是在个别时候能达到要求而已。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数据,2019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了9.3%,但距离2013年的水平(35微克/升)却没有任何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名单里,大部分符合上述“空气质量达标且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表述的城市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诸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
这些城市普遍有一个共同点:工业相对落后,经济较为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较高。换句话说,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民普遍拥有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与愿望,并且正在为此而努力。因此即使现在还没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但已经呈现出不断趋好的态势。 在那些经济欠发展的地区,一方面由于工业基础雄厚,大气污染控制难题较多,另一方面也因为当地居民对新鲜空气的阈值更高,因为那里的人们早已适应了糟糕的空气品质,所以改善的程度也就更难一些。
当然,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结果,不达标的空气质量总是要纠正,毕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