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人民是什么族?
先引用一个答案 ,来自知乎问题:为什么欧洲和美国的政治制度没有在中国出现?
回答:中国实行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体制,这种意识形态的建立是基于“穷国”与“富国”、“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的划分(比如第三世界的兴起),这种格局的确立是在二战之后冷战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而“资本主义”在这样一个时代是被丑化的。
同时必须指出,西方所谓的“民主”也是一种基于民族国家观念的特定形态的民主——事实上直到一战前,西方主要国家的选举权其实都没有普及到女性(当然,从19世纪初开始,妇女参政的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而一战和二战之间各种民众运动的爆发才最终使得西方民主制度有了现代的面目(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民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从这种意义上说,“西方的”的确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产物。
当然,中国的体制也不是一种自发的传统延续下来的遗产。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正是学习苏联模式才得以迅速重建并发展起来。至于说体制外的选票,其实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了,只不过这样的改革是逐渐进行的,并没有出现激进的颠覆式改革或者革命而已。
综上所叙,所谓西方/中国的区分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真正应当做的是观察个体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及其对历史的认知。
毛利人是从波利尼西亚群岛漂流到新西兰的,17世纪定居于此。当时他们十分骠悍,非常善于航海和皮划艇。1840年他们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这个条约规定废除毛利人的原始习惯法,建立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法律秩序。1840年至19世纪中期,在毛利人与英国殖民者之间发生了20余年的战争。
毛利人的种族有黑皮肤、卷发、粗眉,体格壮、毛发浓,善雕刻和纹身,富有原始的生活风趣。他们的传统住宅为木桩、泥墙和茅草顶的“惠豪”。新西兰全国400万人口中,毛利人有20多万。现在许多毛利人已经迁到城市,其生活方式与欧洲移民居民已无多少差异。毛利居民主要分布在北岛。
毛利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而又桀骜不驯。传统上,毛利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招待贵宾的盛大宴会叫“哈卡”,宴会前主人要用古朴而独特的方式迎接客人,其中“碰鼻礼”更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毛利人的战舞,是新西兰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
毛利人的雕刻艺术精美而传神,这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独木舟、会堂和战棍的装饰上。许多毛利人的面部也刻有文身,那是一个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现在毛利人的生活习惯和服饰已与欧洲人无多大差别,有些毛利人仍保留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毛利青年不仅对本民族的战舞感兴趣,对迪斯科等现代舞蹈也有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