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1、深职院在专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和本科没啥区别。 2、学校环境很不错,校园很漂亮,宿舍条件也是一流的(虽然我是住老校区,但是我同学是住新校区的,对比还是挺明显的)。两个校区都有游泳池,图书馆等等。
3、学校的地理位置不错,去市区很方便,离华强北大概一个多小时吧。周围有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等高校环绕,学习氛围不错。周围也有腾讯,百度等大公司,实习就业没问题。
4、教学实力应该算强大吧,据说很多老师都是本科硕士博士都是清华的。学校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多设备比较先进的实训室还有企业资源(比如我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就有淘宝大学,亚马逊,阿里云等等企业合作)。除了计算机、电子等理工科比较有优势以外,经管法文之类的学科也还不错。
5、缺点的话,我觉得有两个吧。一个是学校面积太小,另一个就是学习氛围可能比不上一些重本。还有就是感觉校领导有点无能,决策能力差,办事效率低。对于学生的诉求反应迟缓,处理问题僵化。对教师也是管制过多,不尊重专业知识。
6、深职院的定位应该是很好就业的。毕竟有政府支持,和企业合作多。而且专科本来就不存在太难就业的问题。至于说学不到什么东西的,那只能说是你个人的问题了。深职院的课程设置挺合理的,理论加实践,而且实践机会也多。如果这样都学不好,真不知道该学什么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兴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1月27日批准(粤府函134号),同年4月6日经国家教育部确认备案(教人函270号),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校园占地9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49.3万平方米,现有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侨城、凤凰山、坂田六个校区,校园内荔树古榕成荫,小桥流水飞瀑,湖光山色绮丽,风景如画。
办学以来,学校充分发挥特区的体制与机制优势,锐意改革、奋发图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设有财经学院、企业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模具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思政部等15个二级学院(部)。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4594人。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建设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专任教师中教授103人,副教授408人,博士29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4.2%;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5%;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聘任“珠江学者”6人。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大国工匠为己任,秉承“广大、高深”的校训和“德业并进,智技双全”的校风,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领先水平,被誉为“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向智能高端产业,着力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建设,现有“双高”专业群5个,15个国家骨干专业、11个省级一流高职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专业示范点。现有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重视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和文体竞赛中频频获奖,2007-2019年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奖项1665项,其中国家级342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是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督查评估优秀等级学校。
学校致力于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华为、西门子、中兴、腾讯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实施“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制”、“订单培养制”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一致性达到了94.3%。2007-2019年累计为企业社会培训174360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177035人次。学校有17个专业教学资源库被推荐到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联盟单位进行培育建设。学校建有15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2个。“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接市级以上纵向项目337项,横向项目1452项,技术交易到款额1.55亿元,到账经费在全市名列前茅。
学校依托深圳经济特区和高等教育发达城市,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先后与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三二分段”、“4+0”联合培养项目,学生人数达3306人。与国(境)外110所高校开展校级交流,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2+1”“3+1”、国际交换生、去国(境)外实习就业、硕士直通等项目,学生人数4039人。在“走出去”方面,学校与葡萄牙希德内亚理工学院开展“3+2”“本硕连读”项目,学生2名;与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开展双学位项目,学生3名;与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