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排名侧重什么?
Q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和方法是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的。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全球大学排名的风向标,它的确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和外部评价的问题思考。 就中国高校而言,QS排名上升的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从2004年首次进入前100名,到2016年进入前50名(第39位),只用了12年时间;再往前,至2008年到2011年(第76-91位),更是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
而在近五年的排名中,大陆高校进步明显,进入TOP100的已有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和中科大等五所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2011年至2016年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其名次上升了75位!有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这些学校加大了对海外学生的招收力度和在海外办学的力度。国家层面上的优势学科、双一流建设也对院校排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我们要认识到的是,QS世界大学排名这一“国际基准”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Q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教育环境与设施一项(EECA)仅占总分的9.6%,而论文录用与引用情况(PRC)却高达15.5%。虽然EECA包括对教学环境的评估(如教授人数和师生比率)和对设施的建设投入(如图书馆和实验室),但在评判时是否考虑了不同科目学校的独特需求是个有待讨论的问题。另外,在衡量学术研究方面,QS更倾向于考察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但文章数量多并不代表这所大学的科研水平就高。再者,被引用次数多的论文不一定表明该篇论文的质量就高。如何科学客观地计算这些指标并让各所大学在排名过程中达到协调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国内部分媒体在报道QS世界大学排名的情况时有曲解事实或误导读者的嫌疑。以2016年为例,QS世界大学排名榜TOP500的大学中,美国共有185所入列(占37%),紧随其后的是英国(76所,占15%)和中国(62所,占12%)。可见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TOP500中的大部分名校都集中在美英两国,而中国的优秀大学在TOP500中仍属少数。但在一些国内媒体报道此消息后,却用“英国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学生申请最大来源国”等类似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显然对英美高校在中国市场上的“双雄争霸”局面有所低估,也容易给读者造成英国院校普遍比美国院校更好的错觉。